隨著1995年6月16日國家體委發布的《體育產業發展綱要》以及1995年6月20日國務院發布的《全民健身計劃綱要》,確定了健身在我國全民體育的地位。2004年前后,經歷過SARS風波后的消費者越發重視健康,一批健身企業紛紛出現,產業進入首個爆發期。現在,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女性熱衷于定期去健身房、參加馬拉松長跑、健身房舉鐵等揮汗如雨的健身運動。在互聯網+創業的新時代下,我國健身行業將再迎來新的快速發展期。
自2014年底以來,體育產業政策紅利接踵而至,政府鼓勵,一系列體育產業政策出現;資本的投入,優質的內容和產品大幅度的產生;居民健康意識的加強,參與大眾體育的熱情;體育產業進入了黃金發展期。大眾健身作為體育產業的一部分,如火如荼發展。
談及健身領域,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就是健身場地和教練,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,專業的健身產品也成為企業發展重要的桎梏。2016年6月3日國務院印發的《全面健身計劃(2016-2020年)》中提到:“不斷擴大的健身人群、支持市場涌現適合亞洲人的健身課程、專業教練培養機構、專業健身教練以及體驗良好的健身場所。”
回顧國內健身行業的發展,以布局場館為標準進行劃分,目前已經形成兩種模式:輕模式和重模式。
原文出自【比特網】,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:http://mi.chinabyte.com/299/13833299.shtml